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郑颂国课题组和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梁丹课题组联合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的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MSC-CMT)能够有效治疗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这一新成果刚刚发表在2015年2月5日网络版的JAllergyClinImmunol杂志上(影响因子12分左右)。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许多生物学作用,已经应用于多种炎症或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间充质干细胞在眼表疾病中的研究还较少,在过敏性结膜炎中的作用更尚未见文献报道。此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在眼表疾病的研究中,主要是采用静脉注射、以羊膜作为载体的细胞移植和结膜下注射的方式。不过在临床应用中,眼表疾病特别是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症患者,其实很难接受这些应用方式。因此,寻找一种临床可行的眼表疾病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滴眼液是眼表疾病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然而,这个联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直接滴用间充质干细胞的混悬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并无明显治疗作用。目前,释放大量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因子被认为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重要机制。因此,含有大量因子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正常状态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活性并未被激活,仅仅释放少量的生物活性因子。而间充质干细胞被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后,能够释放大量生物活性因子,从而发挥强力的免疫调节活性。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能够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他们通过这项研究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探索了此技术抗过敏作用的分子机制。MSC-CMT可能通过抑制B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组胺的功能,发挥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作用。此外,应用小干扰RNA沉默间充质干细胞COX2的表达,能够明显减弱MSC-CMT对B细胞、肥大细胞、组胺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的抑制作用。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并且鉴定出起治疗作用的分子或者蛋白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一项目的成功可能为人们提供有效治愈过敏性结膜炎和其他眼表疾病的新途径。
该项目的第一作者苏文如博士,曾经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AnnLe教授和郑颂国教授实验室学习深造过二年,是这一领域中的一名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