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
指的是胎儿出生时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治疗多种疾病。一些人肯定脐带血的作用,认为其是“救命血”的同时,也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听说自存的脐带血只能给别人用,不能治疗自己的疾病。”脐带血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其听道听途说,不如来听听血液科移植专家是怎么看待脐带血。
自体脐带血移植在某些疾病治疗上优势明显
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它除了具备来源丰富、采集方便的特点外,还具有对被采集者不会造成伤害、临床应用及时、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等优势。脐带血移植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自体脐带血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方面,相比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优势更加明显。
早在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就完成了我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血液科吴敏媛主任、秦茂权医生使用自体脐带血治疗了一位年仅1岁的神经母细胞瘤小患者,自此开启了我国自体脐带血临床应用的新尝试。据了解,术后小患者的造血系统恢复正常,肿瘤也全部消失。目前患者停药已经4年多,生活质量很高。
吴敏媛主任表示,肿瘤现已成为中国儿童死亡的第二大致死病因,以白血病为首的多种儿童恶性疾病也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自体脐带血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方面,相比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优势更加明显。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治疗时,如果病人自身储存了脐带血,将首选利用它进行治疗。储存脐带血自用,不存在配型问题,也会减少术后的出血和感染几率。
2015年9月,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0个月大女童彤彤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进行了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是血液科孙媛主任接收的第三个利用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案例。
她表示,在患者患有急重型疾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自体脐带血不存在配型问题,细胞植入相对较快,移植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因为自体脐带血的基因和配型完全吻合,不会出现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时,如果有病人自身储存了脐带血,将首选利用其进行治疗。
自存脐带血可自用,具有一定适应症
专家认为,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具有自救作用的,但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并非适合任何疾病的治疗,对于先天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噬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发病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如果患者岁数较小,一般1岁以下就发病,临床医生一般会考虑先天遗传因素导致,而自体脐带血不能纠正自身基因缺陷,不能用于该类先天性疾病的治疗。而对于因感染(主要为EB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缺陷等后天因素导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完全可以使用自体脐带血进行移植的。如果移植使用的是自体脐带血,则无需配型,可立即出库,能够节省更多的治疗时间。同时因是自存自用,所以没有排异放应,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事实上,许多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疾病,因先天性原因导致发病的几率较低。例如白血病,其发病原因大多与后天因素有关。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1997年就发表过《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的文章,指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仅有5%与遗传因素有关。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500万血液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且每年以4万数字在增长,其中一半是儿童。然而每年仅有约0.03%的患者有幸能得到造血干细胞的治疗。这一残酷的事实说明,每一份脐带血,无论捐献还是自存,都可以缓解上述严峻的形势,都是患者第二次生命的希望。